久久久久久九九九九,日韩a级一片,一本精品999爽爽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婷婷国产在线,香蕉视频xxx,一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

書寫新時代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湖南答卷| 湘西州:立最管用的法護航城市精細化管理
2021-12-30 11:58:24          來源:法制周報 | 編輯:萬丹 | 作者:蔣文娟 通訊員 彭麗娟 | 點擊量:24307         

2020年5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專家座談會在吉首市召開。

法制周報·新湖南見習記者 蔣文娟 通訊員 彭麗娟

在創新上求突破,開創地市級跨省協作立法先河,讓酉水河流域保護從分河而治到共同治理;在管用上下功夫,開展“小切口”“小快靈”立法,為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戴上“緊箍咒”;在特色上做文章,按照“一城一鎮一條例”的立法模式,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立法保護全覆蓋……

近年來,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在州委的堅強領導和省人大常委會的正確指導下,用好用活用足民族立法權和地方立法權,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城鄉建設與管理、歷史文化保護等重點領域,出臺了一批與依法治州進程相匹配、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期盼相契合的地方性法規,為保護湘西地方特色資源、生態環境、歷史文化文物,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擎起了尚方寶劍。

守正創新

區域協同立法促進共治共理

今年9月7日,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與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在酉水河流域聯合開展十年禁捕執法行動。自2017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護條例》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護條例》施行后,兩州通過共治共理,讓曾經污水橫流的酉水河重現碧波蕩漾的大河風光。

酉水河的改變緣于一次跨區域協作立法。酉水河是數百萬土家苗漢兒女的母親河,流經鄂渝黔湘4省市11個縣,各地區互為上下游左右岸。長期以來,由于各省流域內產業布局、保護方式和執法標準等存在差異,分河而治帶來的流域管理難題較為突出。

2015年,湘西州人大常委會聯合恩施州及重慶市、貴州省有關地區嘗試跨行政區域協作立法,分別委托吉首大學和湖北民族學院作為第三方開展條例文本起草,確保立法的專業性和中立性。2017年,經過兩次聯席會議和3年“長跑”,湘西州、恩施州《酉水河保護條例》分別施行。兩個《條例》均規定了跨行政區域聯動協調保護機制,通過推進各地區加大在立法、執法、監督等領域的協作,做好酉水河流域保護的“共抓文章”。

“《條例》是湘西州人大常委會首次與恩施州人大常委會開展跨區域協作立法的成功嘗試,實現了流域不同行政區域廣大人民群眾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共生。”州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何學智說,酉水河流域其他縣,也積極響應聯席會議的倡議,采取自治縣立法或者制定規范性文件加強酉水河保護,形成了全流域的聯動。如今,在《條例》的護航下,酉水河流域17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以上,保靖段、洽比河、茶園溪、猛洞河、果利河等酉水河干支流被評為全省最美河湖。

這是湘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湘西州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創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立法工作,多層次、全方位織密生態環境的法規保護網。目前,共制定了涵蓋保護國土資源、水、河道、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10部生態法規,為湘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2020年,州人大常委會還制定了全國第一部地市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填補了湘西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的法制空白,為湘西鞏固生態文明優勢進一步夯實法治保障。

立足管用

“小快靈”立法解決突出問題

2020年9月25日,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村民住房建設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同年12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湘西州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保護耕地、規范村民建房,也是開展“小切口”“小快靈”立法的成功實踐。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重要批示精神,2020年3月20日,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依法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的通知》,明確要求所有市州都要制定規范農村建房、保護耕地的地方性法規。基于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的迫切需要,湘西州人大常委會采用了“小快靈”立法加以應對。

據了解,《規定》從立項到審議通過,前后僅5個月時間,是湘西州人大常委會用時最短的一次立法。翻開這部法規會發現,《規定》采用了條款式立法結構,不分章節,僅有17條,但條條都是干貨。《規定》從鄉村規劃、建房條件、建設標準、審批程序和監督檢查等方面,嚴格規范農民建房行為,在控制農民違法建設的同時,也保障農民建房的權利。

“小快靈”立法,“小”和“快”是方法手段,“靈”才是根本目的。湘西州人大常委會堅持從地方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采取專家論證、座談會等多種方式聽取意見,并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意見集中的問題、矛盾突出的問題入手,需要幾條就規定幾條,重在解決實際問題。比如,針對湘西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需要加強保護的現實,《規定》明確了“確因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歷史文化遺產等保護需要,原住房經依法處置后可以不予拆除”的制度設計,既務實管用,又切合湘西發展實際。

“湘西自治州的立法項目不搞所謂的高大上,應小切口、大縱深,問題研究要透實,條款規定要落地。”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宛慶豐介紹,近年來,湘西堅持問題導向,瞄準主要問題,在生態環境、民生等領域制定了一系列“小切口”法規。比如,2016年出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白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共23條,關于野生動物的條款占一半左右,突出了加強保護白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特色;2019年,針對湘西州氣象災害多發、抗災自救能力弱等問題,制定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從法律層面上強化氣象災害風險防范措施……

突出特色

做好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文章

走進花垣縣邊城鎮,特色民居依山傍水,吊腳樓層層疊疊,青石板街巷里偶有三兩游人穿行,古樸、祥和、安康的古鎮景象盡收眼底。作為湘西州4大古鎮之一,邊城古鎮風貌保存至今,不僅得益于當地居民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還得益于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邊城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條例》。

湘西州歷史文化厚重,境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眾多。近年來,由于社會轉型、拆舊建新等原因,許多名城名鎮名村面臨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壓力。“以花垣縣為例,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9個村及獲得特色村寨的隘門村,共有傳統民居1399棟,保存完好1345棟。長年空置無人居住128棟,近3年拆除舊民居新建木屋10棟,磚房51棟。”提及湘西傳統村落毀壞問題,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要求加強立法保護。

為做好湘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文章,自2004年開始,湘西州人大常委會按照“一城一鎮一條例”的立法模式,相繼制定出臺鳳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和里耶、浦市、邊城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條例,用法治扎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與利用的“籠子”。2019年6月,州人大常委會啟動了芙蓉鎮歷史文化名鎮立法保護工作,至此,湘西州將實現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立法保護的全覆蓋。

2019年,湘西州人大常委會還率全省之先制定出臺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條例》,破解了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出現的主體責任不明、保護措施不力、原住民權益不清等關鍵問題,結束了長期以來湘西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無法可依的歷史。作為省內首部對傳統村落進行專項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該《條例》在具體保護措施上顯現出很多創制性內容。比如,鼓勵原住村民在原址居住,促進村落原有形態、生活方式的傳承延續;將保護范圍分為核心保護區域和建設控制地帶,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實行分類保護;等等,為省內同類立法樹立了湘西樣本。

如今,隨著各個《條例》的貫徹實施,湘西古城、古鎮、古村管理機制不斷順暢,保護氛圍愈發濃厚,古城、古鎮、古村煥發了新生機,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法治建設是漸進的過程,立法工作也永遠在路上。湘西州人大常委會將以服務全州發展為使命,以民生關切為導向,以突出問題為選項,在創新和精細上持續發力,在提高質效、務實管用上下狠功夫,推進地方立法精準化精細化,為建設美麗開放幸福新湘西構筑起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責編:萬丹

來源:法制周報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法律聲明-聯系我們
廣告熱線: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報官網ICP備案號:湘ICP備19000193號-3 版權所有:湖南金鷹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法治報》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